這個题目似乎不大妥当,也很幼稚。這還用問嗎?
似乎小看了讀者的智慧。
「錢學森」、「陳琳」皆是新聞人物,與他們非親非故,因之,没有利害関係,評論纯屬個人觀點,不管您同意與否,当然,歡迎平心静氣的探討。
死者逝矣,不應多所责難。但是,夲文的目的非針对死者,且與两人毫無瓜葛恩怨,希望,能作中肯持平之言。
從世俗功利的觀點看,就算小學生也知道「跳樓自殺」不是件好事。祗要是生物都曉的趨吉避凶,自求多福。民諺說:「好死不如赖活」,可見生命的宝贵。
人自娘胎受孕的一霎間,從受精,到受精卵,到成人形,到呱呱落地這一段不算長的歴程中,卻經歷了千辛萬苦,說是它是九死一生,毫不為过。生命來之不易自当珍惜善用,不作愚蠢與人與己皆盡無益之事。
陳琳這個名字,在歷史中曾出現过,是「建安七子」之一,是個男子。他是魏文帝(建安25年篡漢),曹丕的文友,字孔璋。曹丕評論他的公牘文字写的不错,就是有點繁琐(「孔璋章表殊健,微為繁富」)。(曹丕的「與朝哥令吳質書」提到他,有興趣讀者可參考国學網。)
生、死有泰山鸿毛之別。假如,当年「錢學森」叫美国国防部助理部長以中国共黨間諜的名義给槍斃了的話,那麼他就成為中華民族的烈士,民族的英雄了。幸好天佑中華,留下「錢學森」,オ有今天的中国。
孔門弟子,以孝道著稱的「曾參」某天受教,子曰:「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亅"孝子之心以為身者親之遗體,故不敢不戰戰兢兢,善加愛護;然非贪生惜死之謂,故曾子曰:「戰陣無勇非孝也。」"
「錢學森亅如果在他29歲時因投资虧損,所灌製的排行榜第一的唱片僅賣出数百張,兩次婚姻失败,妻子皆離他去的種種原因,因而跳樓自殺。恐怕看到此则新聞的黨国要人、世界各地精英贤達,甚至有點思想頭腦的社会大眾,肯定不認為值的他们的效法和悼念這號人物,就算有也是他們同病相憐且相鄰的同類之人所興起兔死狐悲之號而已。
惜生也晚,福份太淺,未能执鞭隨镫追隨 偉人左右,親聆 錢老教益,实屬人生一大憾事。
生子当如錢學森,有不少父母如此祈盼。再次强調這篇文章是為生者而寫,不是為死者。
如果您看到時還是無動於衷,或不曾看到,皆是福份太淺缘故。
如果您仍然执意要跳楼,隨你的便,但不要搞的半生不死,腰脊折断,半身不遂,卧床不起,屎尿滿身。
早死早投胎,願您好走!
评论